从零开始实现TinyWebServer_tinywebserver c++-程序员宅基地

技术标签: 面试  c++  web  项目实战  服务器  mysql  Web服务器  

原作者:https://zhuanlan.zhihu.com/p/364044293


 

从0到服务器开发——TinyWebServer

前言:

修改、完整注释、添加功能的项目代码:

https://github.com/white0dew/WebServer

它是个什么项目?——Linux下C++轻量级Web服务器,助力初学者快速实践网络编程,搭建属于自己的服务器。

  • 使用 线程池 + 非阻塞socket + epoll(ET和LT均实现) + 事件处理(Reactor和模拟Proactor均实现) 的并发模型
  • 使用状态机解析HTTP请求报文,支持解析GET和POST请求
  • 访问服务器数据库实现web端用户注册、登录功能,可以请求服务器图片和视频文件
  • 实现同步/异步日志系统,记录服务器运行状态
  • 经Webbench压力测试可以实现上万的并发连接数据交换

项目原代码:https://github.com/qinguoyi/TinyWebServer

强无敌!这篇文章是我在学习这个项目时所写的笔记。

  1. 基础知识

要开始这个项目,需要对linux编程、网络编程有一定的了解,这方面书籍推荐《Unix网络编程》和《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

什么是web sever?

Web服务器一般指网站服务器,是指驻留于因特网上某种类型计算机的程序,可以处理浏览器等Web客户端的请求并返回相应响应——可以放置网站文件,让全世界浏览;可以放置数据文件,让全世界下载。目前最主流的三个Web服务器是Apache、 Nginx 、IIS。服务器与客户端的关系如下:

在本项目中,web请求主要是指HTTP协议,有关HTTP协议知识可以参考介绍,HTTP基于TCP/IP,进一步了解请百度。

什么是socket?

客户端与主机之间是如何通信的?——Socket

socket起源于Unix,而Unix/Linux基本哲学之一就是“一切皆文件”,都可以用“打开open –> 读写write/read –> 关闭close”模式来操作。Socket就是该模式的一个实现,socket即是一种特殊的文件,一些socket函数就是对其进行的操作(读/写IO、打开、关闭),我们以下客户端获取服务端的时间的例子,来理解socket的使用过程:

服务器端代码

 

// 《unix网络编程》的公共头文件
#include    "unp.h"
#include    <time.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listenfd, connfd;
    struct sockaddr_in  servaddr;
    char                buff[MAXLINE];
    time_t              ticks;
    // 创建socket套接字文件描述符
    listen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bzero(&servaddr, sizeof(servaddr));
    servaddr.sin_family      = AF_INET;
    // 将套接字绑定到所有可用的接口
    // 注htol是主机序转网络字节序,请百度了解
    servad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servaddr.sin_port        = htons(13);   
    // 绑定该socket和地址
    Bind(listenfd, (SA *) &servaddr, sizeof(servaddr));
    // 服务器开始监听这个端口上(创建监听队列)
    Listen(listenfd, LISTENQ);
    // 服务器处理代码
    for ( ; ; ) {
        // 从监听队列中,取出一个客户端连接
        connfd = Accept(listenfd, (SA *) NULL, NULL);
        ticks = time(NULL);
        snprintf(buff, sizeof(buff), "%.24s\r\n", ctime(&ticks));
        Write(connfd, buff, strlen(buff));
        Close(connfd);
    }
}

 

 

客户端程序

 

// 《unix网络编程》的公共头文件
#include "unp.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fd, n;
    char                recvline[MAXLINE + 1];
    struct sockaddr_in  servaddr;
    if (argc != 2)
        err_quit("usage: a.out <IPaddress>");
    // 创建客户端socket
    if ( (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 < 0)
        err_sys("socket error");
​
    bzero(&servaddr, sizeof(servaddr));
    serv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addr.sin_port   = htons(13);    /* daytime server */
    if (inet_pton(AF_INET, argv[1], &servaddr.sin_addr) <= 0)
        err_quit("inet_pton error for %s", argv[1]);
    //尝试连接对应地址的服务器端口
    if (connect(sockfd, (SA *) &servaddr, sizeof(servaddr)) < 0)
        err_sys("connect error");
    // 读取socket中的内容
    while ( (n = read(sockfd, recvline, MAXLINE)) > 0) {
        recvline[n] = 0;    /* null terminate */
        if (fputs(recvline, stdout) == EOF)
            err_sys("fputs error");
    }
    if (n < 0)
        err_sys("read error");
    exit(0);
}

 

 

TCP服务器与TCP客户端的工作流程见下:

进一步了解socket可以参考

试想,如果有多个客户端都想connect服务器,那么服务器如何对这些客户端进行处理?这就需要介绍一下IO复用。

IO复用是什么?

IO复用指的是在单个进程中通过记录跟踪每一个Socket(I/O流)的状态来同时管理多个I/O流. 发明它的原因,是尽量多的提高服务器的吞吐能力,参考链接

如上文所说,当多个客户端与服务器连接时,这就涉及如何“同时”给每个客户端提供服务的问题。服务器的基本框架如下:

图中的逻辑单元,就是上例中“写入服务器时间”这一功能。要解决多客户端连接的问题,首先得有一个队列来对这个连接请求进行排序存放,而后需要通过并发多线程的手段对已连接的客户进行应答处理

本项目是利用epollIO复用技术实现对监听socket(listenfd)连接socket(客户请求连接之后的socket)的同时监听。注意I/O复用虽然可以同时监听多个文件描述符,但是它本身是阻塞的,所以为提高效率,这部分通过线程池来实现并发,为每个就绪的文件描述符分配一个逻辑单元(线程)来处理。

Unix有五种基本的IO模型

  • 阻塞式IO(守株待兔)
  • 非阻塞式IO(没有就返回,直到有,其实是一种轮询(polling)操作)
  • IO复用(select、poll等,使系统阻塞在select或poll调用上,而不是真正的IO系统调用(如recvfrom),等待select返回可读才调用IO系统,其优势就在于可以等待多个描述符就位)
  • 信号驱动式IO(sigio,即利用信号处理函数来通知数据已完备且不阻塞主进程)
  • 异步IO(posix的aio_系列函数,与信号驱动的区别在于,信号驱动是内核告诉我们何时可以进行IO,而后者是内核通知何时IO操作已完成)

对于到来的IO事件(或是其他的信号/定时事件),又有两种事件处理模式

  • Reactor模式:要求主线程(I/O处理单元)只负责监听文件描述符上是否有事件发生(可读、可写),若有,则立即通知工作线程,将socket可读可写事件放入请求队列,读写数据、接受新连接及处理客户请求均在工作线程中完成。(需要区别读和写事件)
  • Proactor模式:主线程和内核负责处理读写数据、接受新连接等I/O操作工作线程仅负责业务逻辑(给予相应的返回url),如处理客户请求

通常使用同步I/O模型(如epoll_wait)实现Reactor,使用异步I/O(如aio_read和aio_write)实现Proactor,但是异步IO并不成熟,本项目中使用同步IO模拟proactor模式。有关这一部分的进一步介绍请参考第四章、线程池。

PS:什么是同步I/O,什么是异步I/O呢?

  • 同步(阻塞)I/O:等待IO操作完成,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操作。这种情况称为同步IO。
  • 异步(非阻塞)I/O:当代码执行IO操作时,它只发出IO指令,并不等待IO结果,然后就去执行其他代码了。一段时间后,当IO返回结果时(内核已经完成数据拷贝),再通知CPU进行处理。(异步操作的潜台词就是你先做,我去忙其他的,你好了再叫我

IO复用需要借助select/poll/epoll,本项目之所以采用epoll,参考问题(Why is epoll faster than select?

  • 对于select和poll来说,所有文件描述符都是在用户态被加入其文件描述符集合的,每次调用都需要将整个集合拷贝到内核态;epoll则将整个文件描述符集合维护在内核态,每次添加文件描述符的时候都需要执行一个系统调用。系统调用的开销是很大的,而且在有很多短期活跃连接的情况下,epoll可能会慢于select和poll由于这些大量的系统调用开销。
  • select使用线性表描述文件描述符集合,文件描述符有上限;poll使用链表来描述;epoll底层通过红黑树来描述,并且维护一个ready list,将事件表中已经就绪的事件添加到这里,在使用epoll_wait调用时,仅观察这个list中有没有数据即可。
  • select和poll的最大开销来自内核判断是否有文件描述符就绪这一过程:每次执行select或poll调用时,它们会采用遍历的方式,遍历整个文件描述符集合去判断各个文件描述符是否有活动;epoll则不需要去以这种方式检查,当有活动产生时,会自动触发epoll回调函数通知epoll文件描述符,然后内核将这些就绪的文件描述符放到之前提到的ready list中等待epoll_wait调用后被处理
  • select和poll都只能工作在相对低效的LT模式下,而epoll同时支持LT和ET模式。
  • 综上,当监测的fd数量较小,且各个fd都很活跃的情况下,建议使用select和poll;当监听的fd数量较多,且单位时间仅部分fd活跃的情况下,使用epoll会明显提升性能。

其中提到的LT与ET是什么意思?

  • LT是指电平触发(level trigger),当IO事件就绪时,内核会一直通知,直到该IO事件被处理;
  • ET是指边沿触发(Edge trigger),当IO事件就绪时,内核只会通知一次,如果在这次没有及时处理,该IO事件就丢失了。

什么是多线程?

上文提到了并发多线程,在计算机中程序是作为一个进程存在的,线程是对进程的进一步划分,即在一个进程中可以有多个不同的代码执行路径。相对于进程而言,线程不需要操作系统为其分配资源,因为它的资源就在进程中,并且线程的创建和销毁相比于进程小得多,所以多线程程序效率较高。

但是在服务器项目中,如果频繁地创建/销毁线程也是不可取的,这就引入了线程池技术,即提前创建一批线程,当有任务需要执行时,就从线程池中选一个线程来进行任务的执行,任务执行完毕之后,再将该线程丢进线程池中,以等待后续的任务。

关于这部分的详细介绍可以参考:多线程与并发

二、项目学习

完成了基础知识的了解之后,现在就来进行项目代码的学习,这就有一个问题了,究竟,怎样才算是看懂了一个开源项目?把所有代码都复现一遍?

如果真是复现一遍,性价比太小了。如果这个开源项目是工作需要,或者说就是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修改,那么对其代码整体进行浏览是必不可少的。但若是只是为了学习这个项目的架构和思想,那么从整体入手,细究某一个功能,再瞄准感兴趣的代码块就可以了。

对于本文的服务器项目,笔者主要是为了学习web服务器的相关知识,不需要全部了解,但是大部分代码都得理清脉络,于是我就采用了这种方式来学习:

  • 代码架构,每一个目录负责什么模块(这个部分可以结合开源项目的文档,可以加快对项目的理解速度)
  • 编译运行,看看有什么功能;
  • 挑某一个功能,细究其代码实现,我就先挑“用户登录注册”功能来进行研究,再考虑其他的功能;
  • 添加功能,如何在现有的框架下增加一个功能?比如上传文件、上传博客等等?添加留言板?
  • 未完......

ok,学习路线规划好了,下面就开始代码学习之旅!

代码架构

用VsCode打开项目,该项目的代码架构如下:

参考文档,该项目的代码框架如下:

编译运行

安装Mysql、创建数据库、修改代码,编译,运行:

 

 sh ./build.sh 
 ./server
 // 打开浏览器
 localhost:9006

 

 

浏览器显示如下:

点击新用户,注册一个账号之后再登录,有一下三个功能:

分别是网页上展示一个图片/视频/微信公众号。

通过阅读代码框架和运行逻辑,先给出一个服务器运行时工作流程图如下:

所有功能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登录注册功能,去看看如何实现的。

功能细究

关于登录功能,页面跳转逻辑如下图所示,原图来自两猿社

上图的逻辑已经很清晰,根据HTTP请求的方法是GET还是POST,确定是获取注册/登录用户界面,还是更新用户密码跳转到登录成功界面。有关HTTP部分的介绍参考三、拔萝带泥-HTTP

具体一点,首先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取所有的用户名和密码(PS:在实际的大型项目中用户密码的传输可以参考用户登录实践),这些用户名和密码以某种数据结构(如哈希表)保存。

当浏览器请求到达时,根据其请求访问,返回对应的界面html或是错误提示

整个过程其实是一个有限状态机。有限状态机?

有限状态机就是指系统状态从某一种状态转移到另外一种状态,表示“选择”和“更新状态”的过程。想进一步了解请参考:有限状态机?

由于该功能内部细节太多,请跳转阅读第三章、拔萝带泥-HTTP。

 

三、拔萝带泥——HTTP

这个部分是对第二章登录注册功能的详细解析。首先介绍Epoll的使用,再介绍HTTP的相关知识,而后在给出“用户登录注册”过程的细节。

Epoll

这个部分主要介绍epoll的函数调用框架,先看看epoll常用的函数。

常用函数

epoll_create

 

//创建一个指示epoll内核事件表的文件描述符
//该描述符将用作其他epoll系统调用的第一个参数
//size不起作用。
int epoll_create(int size)

 

 

epoll_ctl

 

//操作内核事件表监控的文件描述符上的事件:注册、修改、删除
int epoll_ctl(int epfd, int op, int 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其中,epfd:为epoll_creat的句柄

op:表示动作,用3个宏来表示:

  • EPOLL_CTL_ADD (注册新的fd到epfd),
  • EPOLL_CTL_MOD (修改已经注册的fd的监听事件),
  • EPOLL_CTL_DEL (从epfd删除一个fd);

event:告诉内核需要监听的事件

event结构体定义如下:

 

struct epoll_event {
    __uint32_t events; /* Epoll events */
    epoll_data_t data; /* User data variable */
4};

 

 

events描述事件类型,其中epoll事件类型有以下几种

  • EPOLLIN: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可以读(包括对端SOCKET正常关闭)
  • EPOLLOUT: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可以写
  • EPOLLPRI: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有紧急的数据可读
  • EPOLLERR: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发生错误
  • EPOLLHUP:表示对应的文件描述符被挂断
  • EPOLLET:将EPOLL设为边缘触发(Edge Triggered)模式,这是相对于水平触发(Level Triggered)而言的
  • EPOLLONESHOT:只监听一次事件,当监听完这次事件之后,如果还需要继续监听这个socket的话,需要再次把这个socket加入到EPOLL队列里
  • EPOLLET: 边缘触发模式
  • EPOLLRDHUP:表示读关闭,对端关闭,不是所有的内核版本都支持;

epoll_wait

 

//该函数用于等待所监控文件描述符上有事件的产生
//返回就绪的文件描述符个数
int epoll_wait(int epfd,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s, int maxevents, int timeout)

 

 

其中,

  • events:用来存内核得到事件的集合,
  • maxevents:告之内核这个events有多大,不能大于epoll_create()时的size;
  • timeout:是超时时间;
  • 返回值:成功返回有多少文件描述符就绪,时间到时返回0,出错返回-1;

例子

实际应用中,epoll是怎么起作用的?代码原链接

 

//tcp server epoll并发服务器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ctype.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ys/epoll.h>
#define  MAX_LINK_NUM   128
#define  SERV_PORT      8888
#define  BUFF_LENGTH    320
#define  MAX_EVENTS     5
​
int  count = 0;
int tcp_epoll_server_init(){
    //创建服务器端口的常用套路代码
    int sockfd = 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if(sockfd == -1){
        printf("socket error!\n");
        return -1;
    }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
    struct sockaddr_in clit_addr;
    socklen_t clit_len;
    serv_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_addr.sin_port = htons(SERV_PORT);
    serv_ad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任意本地ip
    int ret = bind(sockfd,(struct sockaddr*)&serv_addr,sizeof(serv_addr));
    if(ret == -1){
        printf("bind error!\n");
        return -2;
    }
    listen(sockfd,MAX_LINK_NUM);
​
    //创建epoll
    int  epoll_fd = epoll_create(MAX_EVENTS);
    if(epoll_fd == -1){
        printf("epoll_create error!\n");
        return -3;
    }
    //向epoll注册sockfd监听事件
    struct epoll_event ev;   //epoll事件结构体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s[MAX_EVENTS];  //事件监听队列
    ev.events = EPOLLIN;
    ev.data.fd = sockfd;
    int ret2 = epoll_ctl(epoll_fd,EPOLL_CTL_ADD,sockfd,&ev);
    if(ret2 == -1){
        printf("epoll_ctl error!\n");
        return -4;
    }
    int connfd = 0;
    while(1){
        //epoll等待事件发生
            int nfds = epoll_wait(epoll_fd,events,MAX_EVENTS,-1);
            if(nfds == -1){
                printf("epoll_wait error!\n");
                return -5;
            }
            printf("nfds: %d\n",nfds);
            //检测
            for(int i = 0;i<nfds;++i){
                //客服端有新的请求
                if(events[i].data.fd == sockfd){
                //取出该连接
                connfd =  accept(sockfd,(struct sockaddr*)&clit_addr,&clit_len);
                    if(connfd == -1){
                        printf("accept error!\n");
                        return -6;
                    }
                    ev.events = EPOLLIN;
                    ev.data.fd = connfd;
              if(epoll_ctl(epoll_fd,EPOLL_CTL_ADD,connfd,&ev) == -1){
                        printf("epoll_ctl add error!\n");
                        return -7;
                    }
                    printf("accept client: %s\n",inet_ntoa(clit_addr.sin_addr));
                    printf("client %d\n",++count);
                }
                //客户端有数据发送过来
                else{
                    char buff[BUFF_LENGTH];
                    int ret1 = read(connfd,buff,sizeof(buff));
                    printf("%s",buff);
                }
            }
​
    }
​
    close(connfd);
    return 0;
​
}
​
int main(){
    tcp_epoll_server_init();
}

 

 

 

 

 

 

 

HTTP

HTTP介绍

HTTP报文

HTTP报文分为请求报文(浏览器端向服务器发送)和响应报文(服务器处理后返回给浏览器端)两种,每种报文必须按照特有格式生成,才能被浏览器端识别。

  • 请求报文=请求行(request line)、请求头部(header)、空行和请求数据四个部分组成。

请求行,用来说明请求类型(方法),要访问的资源以及所使用的HTTP版本

请求头部,紧接着请求行(即第一行)之后的部分,用来说明服务器要使用的附加信息

空行,请求头部后面的空行是必须的即使第四部分的请求数据为空,也必须有空行。

请求数据也叫主体,可以添加任意的其他数据。

  • 响应报文=状态行+消息报头+空行+响应正文四个部分组成

状态行,由HTTP协议版本号,状态码,状态消息 三部分组成。

消息报头,用来说明客户端要使用的一些附加信息。

空行,消息报头后面的空行是必须的。

响应正文,服务器返回给客户端的文本信息等。

HTTP状态码与请求方法

HTTP有5种类型的状态码,具体的:

  • 1xx:指示信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 2xx:成功--表示请求正常处理完毕。

200 OK:客户端请求被正常处理。

206 Partial content:客户端进行了范围请求。

  • 3xx:重定向--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

301 Moved Permanently:永久重定向,该资源已被永久移动到新位置,将来对该资源访问都要使用本响应返回的若干个URI之一。

302 Found:临时重定向,请求的资源临时从不同的URI中获得。

  • 4xx:客户端错误--请求有语法错误,服务器无法处理请求。

400 Bad Request:请求报文存在语法错误。

403 Forbidden:请求被服务器拒绝。

404 Not Found:请求不存在,服务器上找不到请求的资源。

  • 5xx:服务器端错误--服务器处理请求出错。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服务器在执行请求时出现错误。

HTTP1.1之后共有八种方法名,见下:

由于该项目主要涉及GET和POST,那么这两个指令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简单来说,GET主要是用来获取新的网页;POST用作向服务器传递用户的表单数据,如用户名、密码、留言等等;

进一步,GET把参数包含在URL中,POST通过request body传递参数。

其实GET和POST只是HTTP定义的两种输出传输标识,他们的传输大小限制是TCP/IP协议所限制的,并且POST一般需要两次传输,强烈推荐博客:GET/POST的区别

这里是两个GET和POST的典例:

GET

 

GET /562f2.jpg HTTP/1.1
Host:img.mukewang.com
User-Agent: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OW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51.0.2704.106 Safari/537.36
Accept:image/webp,image/*,*/*;q=0.8
Referer:http://www.imooc.com/
Accept-Encoding:gzip, deflate, sdch
Accept-Language:zh-CN,zh;q=0.8
空行
请求数据为空

 

 

POST

 

POST / HTTP1.1
Host:www.wrox.com
User-Agent: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 SV1; .NET CLR 2.0.50727; .NET CLR 3.0.04506.648; .NET CLR 3.5.21022)
Content-Type: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ontent-Length:40
Connection: Keep-Alive
空行
name=Professional%20Ajax&publisher=Wiley

 

 

 

HTTP处理流程

HTTP的处理流程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 连接处理:浏览器端发出http连接请求,主线程创建http对象接收请求并将所有数据读入对应buffer,将该对象插入任务队列,等待工作线程从任务队列中取出一个任务进行处理。
  • 处理报文请求:工作线程取出任务后,调用进程处理函数,通过主、从状态机对请求报文进行解析。
  • 返回响应报文:解析完之后,生成响应报文,返回给浏览器端。

接下来依次介绍三个步骤:

连接处理

在连接阶段,最重要的是tcp连接过程和读取http的请求报文(其实读取请求报文就是读取客户端发送的数据而已)。tcp连接过程涉及epoll内核事件创建等,详见后续的epoll部分

服务器是如何实现读取http的报文的呢?首先,服务器需要对每一个已建立连接http建立一个http的类对象,这部分代码如下(服务器一直在运行eventloop即回环事件,因为整个服务器其实是事件驱动):

 

//事件回环(即服务器主线程)
void WebServer::eventLoop()
{
    ......
    while (!stop_server)
    {
        //等待所监控文件描述符上有事件的产生
        int number = epoll_wait(m_epollfd, events, MAX_EVENT_NUMBER, -1);
        if (number < 0 && errno != EINTR)
        {
            LOG_ERROR("%s", "epoll failure");
            break;
        }
        //对所有就绪事件进行处理
        for (int i = 0; i < number; i++)
        {
            int sockfd = events[i].data.fd;
            //处理新到的客户连接
            if (sockfd == m_listenfd)
            {
                bool flag = dealclinetdata();
                if (false == flag)
                    continue;
            }
            //处理异常事件
            else if (events[i].events & (EPOLLRDHUP | EPOLLHUP | EPOLLERR))
            {
                //服务器端关闭连接,移除对应的定时器
                util_timer *timer = users_timer[sockfd].timer;
                deal_timer(timer, sockfd);
            }
            //处理信号
            else if ((sockfd == m_pipefd[0]) && (events[i].events & EPOLLIN))
            {
                bool flag = dealwithsignal(timeout, stop_server);
                if (false == flag)
                    LOG_ERROR("%s", "dealclientdata failure");
            }
            //处理客户连接上接收到的数据 可读
            else if (events[i].events & EPOLLIN)
            {
                dealwithread(sockfd);
            }
            //处理客户连接上接收到的数据 可写
            else if (events[i].events & EPOLLOUT)
            {
                dealwithwrite(sockfd);
            }
        }
       ......
    }
}

 

 

22行的dealclientdata()函数调用timer()创建新的client客户端连接user,同时新增一个定时事件(见后续部分)

完成这一系列步骤之后,服务器中就维护着一系列的客户端client连接,当其中一个客户点击网页某一按钮,生成一个请求报文并传输到服务器时,在上述事件回环代码中调用dealwithread()。

该函数中将该端口事件append加入任务请求队列,等待线程池中的线程执行该任务。根据Reactor/Proactor模式,工作线程对http请求报文数据的读取由read_once()函数完成,见http_conn.cpp。

read_once()函数将浏览器(客户端)端的数据读入到缓存数组,以待后续工作线程进行处理。

请求报文处理

在webserver的线程池有空闲线程时,某一线程调用process()来完成请求报文的解析以及报文相应任务。详见http_conn/process():

 

//处理http报文请求与报文响应
void http_conn::process()
{
    //NO_REQUEST,表示请求不完整,需要继续接收请求数据
    HTTP_CODE read_ret = process_read();
    if (read_ret == NO_REQUEST)
    {
        //注册并监听读事件
        modfd(m_epollfd, m_sockfd, EPOLLIN, m_TRIGMode);
        return;
    }
    //调用process_write完成报文响应
    bool write_ret = process_write(read_ret);
    if (!write_ret)
    {
        close_conn();
    }
    //注册并监听写事件
    modfd(m_epollfd, m_sockfd, EPOLLOUT, m_TRIGMode);
}

 

 

介绍请求报文的处理,也就是process_read()函数

该函数通过while循环,对主从状态机进行封装,对报文的每一行进行循环处理。这里的主状态机,指的是process_read()函数,从状态机是指parse_line()函数。

从状态机负责读取报文的一行(并对其中的\r\n进行修改为\0\0),主状态机负责对该行数据进行解析,主状态机内部调用从状态机,从状态机驱动主状态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process_read()这个函数对HTTP连接和处理部分的理解极为重要,必须得抬出源码看看,请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源码、上述流程图来理解

 

//有限状态机处理请求报文
http_conn::HTTP_CODE http_conn::process_read()
{
    //
    LINE_STATUS line_status = LINE_OK;
    HTTP_CODE ret = NO_REQUEST;
    char *text = 0;
    while ((m_check_state == CHECK_STATE_CONTENT && line_status == LINE_OK) || ((line_status = parse_line()) == LINE_OK))
    {
        text = get_line();
        m_start_line = m_checked_idx;
        LOG_INFO("%s", text);
        switch (m_check_state)
        {
        case CHECK_STATE_REQUESTLINE:
        {
            ret = parse_request_line(text);
            if (ret == BAD_REQUEST)
                return BAD_REQUEST;
            break;
        }
        case CHECK_STATE_HEADER:
        {
            ret = parse_headers(text);
            if (ret == BAD_REQUEST)
                return BAD_REQUEST;
            else if (ret == GET_REQUEST)
            {
                return do_request();
            }
            break;
        }
        case CHECK_STATE_CONTENT:
        {
            ret = parse_content(text);
            if (ret == GET_REQUEST)
                return do_request();
            line_status = LINE_OPEN;
            break;
        }
        default:
            return INTERNAL_ERROR;
        }
    }
    return NO_REQUEST;
}

 

 

上述代码是使用switch...case来体现主状态机的选择,而主状态机的状态是由CHECK_STATE_REQUESTLINE/HEADER/CONTENT,这三个标志来表示的:正在解析请求行、解析请求头、解析消息体(body)。有关判断条件和循环体的补充见下:

  • 判断条件
    • 主状态机转移到CHECK_STATE_CONTENT,该条件涉及解析消息体
    • 从状态机转移到LINE_OK,该条件涉及解析请求行和请求头部
    • 两者为或关系,当条件为真则继续循环,否则退出

 

  • 循环体
    • 从状态机读取数据
    • 调用get_line函数,通过m_start_line将从状态机读取数据间接赋给text
    • 主状态机解析text

 

PS:这个部分的阅读一定得结合源码!其中涉及很多字符数组指针的加减,请仔细体会

主状态机初始状态是CHECK_STATE_REQUESTLINE,而后调用parse_request_line()解析请求行,获得HTTP的请求方法、目标URL以及HTTP版本号,状态变为CHECK_STATE_HEADER。

此时进入循环体之后,调用parse_headers()解析请求头部信息。先要判断是空行还是请求头,空行进一步区分POST还是GET。若是请求头,则更新长短连接状态、host等等。

注:GET和POST请求报文的区别之一是有无消息体部分。

当使用POST请求时,需要进行CHECK_STATE_CONTENT的解析,取出POST消息体中的信息(用户名、密码)

参考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wAQHU-QZiRt1VACMZZjNlw

返回响应报文

在完成请求报文的解析之后,明确用户想要登录/注册,需要跳转到对应的界面、添加用户名、验证用户等等,并将相应的数据写入相应报文,返回给浏览器,流程图如下:

这个在process_read()中完成请求报文的解析之后,状态机会调用do_request()函数,该函数是处理功能逻辑的。该函数将网站根目录和url文件拼接,然后通过stat判断该文件属性。url,可以将其抽象成ip:port/xxx,xxx通过html文件的action属性(即请求报文)进行设置。m_url为请求报文中解析出的请求资源,以/开头,也就是x,项目中解析后的m_url有8种情况,见do_request()函数,部分代码如下:

 

 //功能逻辑单元
http_conn::HTTP_CODE http_conn::do_request()
{
    strcpy(m_real_file, doc_root);
    int len = strlen(doc_root);
    //printf("m_url:%s\n", m_url);
    const char *p = strrchr(m_url, '/');
    //处理cgi
    if (cgi == 1 && (*(p + 1) == '2' || *(p + 1) == '3'))
    {
        //根据标志判断是登录检测还是注册检测
        char flag = m_url[1];
        char *m_url_real = (char *)malloc(sizeof(char) * 200);
        strcpy(m_url_real, "/");
        strcat(m_url_real, m_url + 2);
        strncpy(m_real_file + len, m_url_real, FILENAME_LEN - len - 1);
        free(m_url_real);

        //将用户名和密码提取出来
        //user=123&passwd=123
        char name[100], password[100];
        int i;
        for (i = 5; m_string[i] != '&'; ++i)
            name[i - 5] = m_string[i];
        name[i - 5] = '\0';

        int j = 0;
        for (i = i + 10; m_string[i] != '\0'; ++i, ++j)
            password[j] = m_string[i];
        password[j] = '\0';

        if (*(p + 1) == '3')
        {
            //如果是注册,先检测数据库中是否有重名的
            //没有重名的,进行增加数据
            ......
            if (users.find(name) == users.end())
            {
                m_lock.lock();
                int res = mysql_query(mysql, sql_insert);
                users.insert(pair<string, string>(name, password));
                m_lock.unlock();

                if (!res)
                    strcpy(m_url, "/log.html");
                else
                    strcpy(m_url, "/registerError.html");
            }
            else
                strcpy(m_url, "/registerError.html");
        }
        ......
} 

 

 

其中,stat函数用于获取文件的类型、大小等信息;mmap用于将文件等映射到内存,提高访问速度,详见mmap原理;iovec定义向量元素,通常,这个结构用作一个多元素的数组,详见社长微信;writev为聚集写,详见链接

执行do_request()函数之后,子线程调用process_write()进行响应报文(add_status_line、add_headers等函数)的生成。在生成响应报文的过程中主要调用add_reponse()函数更新m_write_idx和m_write_buf。

值得注意的是,响应报文分为两种,一种是请求文件的存在,通过io向量机制iovec,声明两个iovec,第一个指向m_write_buf,第二个指向mmap的地址m_file_address ;另一种是请求出错,这时候只申请一个iovec,指向m_write_buf 。

其实往响应报文里写的就是服务器中html的文件数据,浏览器端对其进行解析、渲染并显示在浏览器页面上。

另外,用户登录注册的验证逻辑代码在do_request()中,通过对Mysql数据库进行查询或插入,验证、添加用户。

以上就是对注册/登录模块的详细介绍,之后分模块对该项目的线程池、日志、定时器等进行细节探究。

四、线程池

这个部分着重介绍该项目的线程池实现。整体框架如下:

定义

线程池其定义如下:

 

template <typename T>
class threadpool
{
public:
    /*thread_number是线程池中线程的数量,max_requests是请求队列中最多允许的、等待处理的请求的数量*/
    threadpool(int actor_model, connection_pool *connPool, int thread_number = 8, int max_request = 10000);
    ~threadpool();
    bool append(T *request, int state);
    bool append_p(T *request);

private:
    /*工作线程运行的函数,它不断从工作队列中取出任务并执行之*/
    static void *worker(void *arg);//为什么要用静态成员函数呢-----class specific
    void run();

private:
    int m_thread_number;        //线程池中的线程数
    int m_max_requests;         //请求队列中允许的最大请求数
    pthread_t *m_threads;       //描述线程池的数组,其大小为m_thread_number
    std::list<T *> m_workqueue; //请求队列
    locker m_queuelocker;       //保护请求队列的互斥锁
    sem m_queuestat;            //是否有任务需要处理
    connection_pool *m_connPool;  //数据库
    int m_actor_model;          //模型切换(这个切换是指Reactor/Proactor)
};

 

 

注意到该线程池采用模板编程,这是为了增强其拓展性:各种任务种类都可支持。

线程池需要预先创建一定的线程,其中最重要的API为:

 

#include <pthread.h>
//返回新生成的线程的id
int pthread_create 
(pthread_t *thread_tid,//新生成的线程的id         
const pthread_attr_t *attr, //指向线程属性的指针,通常设置为NULL      
void * (*start_routine) (void *), //处理线程函数的地址  
void *arg);  //start_routine()中的参数

 

 

函数原型中的第三个参数,为函数指针,指向处理线程函数的地址。该函数,要求为静态函数。如果处理线程函数为类成员函数时,需要将其设置为静态成员函数(因为类的非静态成员函数有this指针,就跟void*不匹配)。进一步了解请看

线程池创建

项目中线程池的创建:

 

threadpool<T>::threadpool( int actor_model, connection_pool *connPool, int thread_number, int max_requests) 
: m_actor_model(actor_model),m_thread_number(thread_number), m_max_requests(max_requests), m_threads(NULL),m_connPool(connPool)
{
    if (thread_number <= 0 || max_requests <= 0)
        throw std::exception();
    m_threads = new pthread_t[m_thread_number];     //pthread_t是长整型
    if (!m_threads)
        throw std::exception();
    for (int i = 0; i < thread_number; ++i)
    {
        //创建成功应该返回0,如果线程池在线程创建阶段就失败,那就应该关闭线程池了
        if (pthread_create(m_threads + i, NULL, worker, this) != 0)
        {
            delete[] m_threads;
            throw std::exception();
        }
        //主要是将线程属性更改为unjoinable,便于资源的释放,详见PS
        if (pthread_detach(m_threads[i]))
        {
            delete[] m_threads;
            throw std::exception();
        }
    }
}

 

 

PS:注意到创建一个线程之后需要调用pthread_detech(),原因在于: linux线程有两种状态joinable状态和unjoinable状态。

如果线程是joinable状态,当线程函数自己退出都不会释放线程所占用堆栈和线程描述符(总计8K多)。只有当调用了pthread_join,主线程阻塞等待子线程结束,然后回收子线程资源。

而unjoinable属性可以在pthread_create时指定,或在线程创建后在线程中pthread_detach(pthread_detach()即主线程与子线程分离子线程结束后,资源自动回收), 如: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将状态改为unjoinable状态,确保资源的释放。其实简单的说就是在线程函数头加上 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的话,线程状态改变,在函数尾部直接 pthread_exit线程就会自动退出。省去了给线程擦屁股的麻烦。

加入请求队列

当epoll检测到端口有事件激活时,即将该事件放入请求队列中(注意互斥),等待工作线程处理:

 

//proactor模式下的请求入队
bool threadpool<T>::append_p(T *request)
{
    m_queuelocker.lock();
    if (m_workqueue.size() >= m_max_requests)
    {
        m_queuelocker.unlock();
        return false;
    }
    m_workqueue.push_back(request);
    m_queuelocker.unlock();
    m_queuestat.post();
    return true;
}

 

 

上面是Proactor模式下的任务请求入队,不知道Reactor和Proactor模式的请回到第一章、IO复用。本项目所实现的是一个基于半同步/半反应堆式的并发结构,以Proactor模式为例的工作流程如下:

  • 主线程充当异步线程,负责监听所有socket上的事件
  • 若有新请求到来,主线程接收之以得到新的连接socket,然后往epoll内核事件表中注册该socket上的读写事件
  • 如果连接socket上有读写事件发生,主线程从socket上接收数据,并将数据封装成请求对象插入到请求队列中
  • 所有工作线程睡眠在请求队列上,当有任务到来时,通过竞争(如互斥锁)获得任务的接管权

即是如下原理:(图片来自

线程处理

在建立线程池时,调用pthread_create指向了worker()静态成员函数,而worker()内部调用run()。

 

//工作线程:pthread_create时就调用了它
template <typename T>
void *threadpool<T>::worker(void *arg)
{
    //调用时 *arg是this!
    //所以该操作其实是获取threadpool对象地址
    threadpool *pool = (threadpool *)arg;
    //线程池中每一个线程创建时都会调用run(),睡眠在队列中
    pool->run();
    return pool;
}

 

 

run()函数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回环事件,一直等待m_queuestat()信号变量post,即新任务进入请求队列,这时请求队列中取出一个任务进行处理:

 

//线程池中的所有线程都睡眠,等待请求队列中新增任务
void threadpool<T>::run()
{
    while (true)
    {
        m_queuestat.wait();
        m_queuelocker.lock();
        if (m_workqueue.empty())
        {
            m_queuelocker.unlock();
            continue;
        }
        T *request = m_workqueue.front();
        m_workqueue.pop_front();
        m_queuelocker.unlock();
        if (!request)
            continue;
//        ......线程开始进行任务处理
    }
}

 

 

注:每调用一次pthread_create就会调用一次run(),因为每个线程是相互独立的,都睡眠在工作队列上,仅当信号变量更新才会唤醒进行任务的竞争

 

五、定时器

原理解析

如果一个客户端与服务器长时间连接,并且不进行数据的交互,这个连接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还占据了服务器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器就需要一种手段检测无意义的连接,并对这些连接进行处理。

除了处理非活跃的连接之外,服务器还有一些定时事件,比如关闭文件描述符等。

为实现这些功能,服务器就需要为各事件分配一个定时器。

该项目使用SIGALRM信号来实现定时器,首先每一个定时事件都处于一个升序链表上,通过alarm()函数周期性触发SIGALRM信号,而后信号回调函数利用管道通知主循环,主循环接收到信号之后对升序链表上的定时器进行处理:若一定时间内无数据交换则关闭连接。

有关这一部分的底层API解析,建议直接阅读我所添加的源码注释或者参考社长的文章

代码与框图

由于定时器部分在源代码中调用比较复杂,可以结合该框图进行理解:

文字性叙述:

服务器首先创建定时器容器链表,然后用统一事件源将异常事件,读写事件和信号事件统一处理,根据不同事件的对应逻辑使用定时器。

具体的,浏览器与服务器连接时,创建该连接对应的定时器,并将该定时器添加到定时器容器链表上;

处理异常事件时,执行定时事件,服务器关闭连接,从链表上移除对应定时器;

处理定时信号时,将定时标志设置为true,以便执行定时器处理函数;

处理读/写事件时,若某连接上发生读事件或某连接给浏览器发送数据,将对应定时器向后移动,否则,执行定时事件。

六、日志系统

为了记录服务器的运行状态,错误信息,访问数据的文件等,需要建立一个日志系统。本项目中,使用单例模式创建日志系统。该部分的框图如下(原图来自社长):

由上图可知,该系统同步和异步两种写入方式。

其中异步写入方式,生产者-消费者模型封装为阻塞队列,创建一个写线程,工作线程将要写的内容push进队列写线程从队列中取出内容,写入日志文件。对于同步写入方式,直接格式化输出内容,将信息写入日志文件。

该系统可以实现按天分类,超行分类功能。

这个部分建议直接结合源码,从log.h入手进行阅读,先查看同步写入的方式,在进行异步写入日志以及阻塞队列的阅读。

或是参考社长的:日志系统

七、其他

数据库连接池

该项目在处理用户连接时,采用的是:每一个HTTP连接获取一个数据库连接,获取其中的用户账号密码进行对比(有点损耗资源,实际场景下肯定不是这么做的),而后再释放该数据库连接。

那为什么要创建数据库连接池呢?

数据库访问的一般流程为:当系统需要访问数据库时,先系统创建数据库连接,完成数据库操作,然后系统断开数据库连接。——从中可以看出,若系统需要频繁访问数据库,则需要频繁创建和断开数据库连接,而创建数据库连接是一个很耗时的操作,也容易对数据库造成安全隐患

在程序初始化的时候,集中创建多个数据库连接,并把他们集中管理,供程序使用,可以保证较快的数据库读写速度,更加安全可靠

其实数据库连接池跟线程池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

在该项目中不仅实现了数据库连接池,还将数据库连接的获取与释放通过RAII机制封装,避免手动释放。

这一部分比较易懂,建议直接阅读源码。

封装同步类

为便于实现同步类的RAII机制,该项目在pthread库的基础上进行了封装,实现了类似于C++11的mutex、condition_variable。

可以阅读文件夹lock中的源码进行这方面的学习。

参考资料

(主要资料)社长本人的文章:

https://github.com/qinguoyi/TinyWebServer#%E5%BA%96%E4%B8%81%E8%A7%A3%E7%89%9B

(力荐)一文读懂TinyWebServer:

https://huixxi.github.io/2020/06/02/%E5%B0%8F%E7%99%BD%E8%A7%86%E8%A7%92%EF%BC%9A%E4%B8%80%E6%96%87%E8%AF%BB%E6%87%82%E7%A4%BE%E9%95%BF%E7%9A%84TinyWebServer/#more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4722611/

https://baike.baidu.com/item/WEB%E6%9C%8D%E5%8A%A1%E5%99%A8/8390210?fr=aladdin

主流服务器对比:

https://www.cnblogs.com/sammyliu/articles/4392269.html

https://blog.csdn.net/u010066903/article/details/52827297/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qinguoyi/Tin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Jiangtagong/article/details/116934499

智能推荐

稀疏编码的数学基础与理论分析-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290次,点赞8次,收藏10次。1.背景介绍稀疏编码是一种用于处理稀疏数据的编码技术,其主要应用于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等领域。稀疏数据是指数据中大部分元素为零或近似于零的数据,例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稀疏编码的核心思想是将稀疏数据表示为非零元素和它们对应的位置信息,从而减少存储空间和计算复杂度。稀疏编码的研究起源于1990年代,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稀疏编码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稀疏编码已经成为计算...

EasyGBS国标流媒体服务器GB28181国标方案安装使用文档-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217次。EasyGBS - GB28181 国标方案安装使用文档下载安装包下载,正式使用需商业授权, 功能一致在线演示在线API架构图EasySIPCMSSIP 中心信令服务, 单节点, 自带一个 Redis Server, 随 EasySIPCMS 自启动, 不需要手动运行EasySIPSMSSIP 流媒体服务, 根..._easygbs-windows-2.6.0-23042316使用文档

【Web】记录巅峰极客2023 BabyURL题目复现——Jackson原生链_原生jackson 反序列化链子-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1.2k次,点赞27次,收藏7次。2023巅峰极客 BabyURL之前AliyunCTF Bypassit I这题考查了这样一条链子:其实就是Jackson的原生反序列化利用今天复现的这题也是大同小异,一起来整一下。_原生jackson 反序列化链子

一文搞懂SpringCloud,详解干货,做好笔记_spring cloud-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734次,点赞9次,收藏7次。微服务架构简单的说就是将单体应用进一步拆分,拆分成更小的服务,每个服务都是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项目。这么多小服务,如何管理他们?(服务治理 注册中心[服务注册 发现 剔除])这么多小服务,他们之间如何通讯?这么多小服务,客户端怎么访问他们?(网关)这么多小服务,一旦出现问题了,应该如何自处理?(容错)这么多小服务,一旦出现问题了,应该如何排错?(链路追踪)对于上面的问题,是任何一个微服务设计者都不能绕过去的,因此大部分的微服务产品都针对每一个问题提供了相应的组件来解决它们。_spring cloud

Js实现图片点击切换与轮播-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5.9k次,点赞6次,收藏20次。Js实现图片点击切换与轮播图片点击切换<!DOCTYPE html><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title> <script type="text/ja..._点击图片进行轮播图切换

tensorflow-gpu版本安装教程(过程详细)_tensorflow gpu版本安装-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10w+次,点赞245次,收藏1.5k次。在开始安装前,如果你的电脑装过tensorflow,请先把他们卸载干净,包括依赖的包(tensorflow-estimator、tensorboard、tensorflow、keras-applications、keras-preprocessing),不然后续安装了tensorflow-gpu可能会出现找不到cuda的问题。cuda、cudnn。..._tensorflow gpu版本安装

随便推点

物联网时代 权限滥用漏洞的攻击及防御-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243次。0x00 简介权限滥用漏洞一般归类于逻辑问题,是指服务端功能开放过多或权限限制不严格,导致攻击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调用的方式达到攻击效果。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这种漏洞已经屡见不鲜,各种漏洞组合利用也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这里总结漏洞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和预防,如有不妥之处还请业内人士多多指教。0x01 背景2014年4月,在比特币飞涨的时代某网站曾经..._使用物联网漏洞的使用者

Visual Odometry and Depth Calculation--Epipolar Geometry--Direct Method--PnP_normalized plane coordinates-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786次。A. Epipolar geometry and triangulationThe epipolar geometry mainly adopts the feature point method, such as SIFT, SURF and ORB, etc. to obtain the feature points corresponding to two frames of images. As shown in Figure 1, let the first image be ​ and th_normalized plane coordinates

开放信息抽取(OIE)系统(三)-- 第二代开放信息抽取系统(人工规则, rule-based, 先抽取关系)_语义角色增强的关系抽取-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708次,点赞2次,收藏3次。开放信息抽取(OIE)系统(三)-- 第二代开放信息抽取系统(人工规则, rule-based, 先关系再实体)一.第二代开放信息抽取系统背景​ 第一代开放信息抽取系统(Open Information Extraction, OIE, learning-based, 自学习, 先抽取实体)通常抽取大量冗余信息,为了消除这些冗余信息,诞生了第二代开放信息抽取系统。二.第二代开放信息抽取系统历史第二代开放信息抽取系统着眼于解决第一代系统的三大问题: 大量非信息性提取(即省略关键信息的提取)、_语义角色增强的关系抽取

10个顶尖响应式HTML5网页_html欢迎页面-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1.1w次,点赞6次,收藏51次。快速完成网页设计,10个顶尖响应式HTML5网页模板助你一臂之力为了寻找一个优质的网页模板,网页设计师和开发者往往可能会花上大半天的时间。不过幸运的是,现在的网页设计师和开发人员已经开始共享HTML5,Bootstrap和CSS3中的免费网页模板资源。鉴于网站模板的灵活性和强大的功能,现在广大设计师和开发者对html5网站的实际需求日益增长。为了造福大众,Mockplus的小伙伴整理了2018年最..._html欢迎页面

计算机二级 考试科目,2018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调整,一、二级都增加了考试科目...-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282次。原标题:2018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调整,一、二级都增加了考试科目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将于9月15-17日举行。在备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今年新公布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调整方案,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有所帮助,快随小编往下看吧!从2018年3月开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实施2018版考试大纲,并按新体系开考各个考试级别。具体调整内容如下:一、考试级别及科目1.一级新增“网络安全素质教育”科目(代..._计算机二级增报科目什么意思

conan简单使用_apt install conan-程序员宅基地

文章浏览阅读240次。conan简单使用。_apt install conan